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李博)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亦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日前,京津冀三地媒体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实地探访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副中心站枢纽工程等,感受这座未来之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历时5年建设,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于今年4月揭牌,成为通州区第一家,也是北京中轴线A级文化旅游景区。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至源头岛、南至武窑桥,面积约7.23平方公里。北区由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大光楼、运河文化广场等区域构成,基本功能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示;中区由原运河奥体公园、生态公园组成,基本功能为运动休闲娱乐;南区由原大运河森林公园组成,基本功能为绿色生态体验。 “三庙一塔”片区位于大运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最重要的包含儒家文庙、佛家佑胜教寺、道家紫清宫及燃灯佛舍利塔,占地约20000多平方米,这里是古通州城的核心。经过整体提升改造,再现了“三庙一塔”古建筑风貌,特别实施夜间景观提升工程,让千年古塔与周边运河商务区交相辉映。 网红打卡地京杭大运河书院坐落于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建筑外观为仿宋风格,内部设计寓意运河源远流长,与大运河森林公园景观相互辉映。书院设红色经典党史专栏和大运河文化主题专栏,配套阅读服务、文创零售、非遗展示空间,同时兼具培训、展览、讲座、品茗等功能,书院运营三年已举办各种活动150余场。 漫步通州宋庄镇,白、灰、咖的建筑主色大气典雅,“红墙绿门黑窗”独特撞色增添了电影艺术感。历经30年发展,通州宋庄集聚艺术家达7000人,有3000平方米以上美术馆和艺术展馆35家,画廊艺术机构78家,艺术家工作室5000个,已变成全球顶级规模、艺术家和艺术场馆最密集的艺术区。 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于今年上半年开馆,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专注于与人文景观相关的声音记忆,馆藏以实物结合实景声音,声音素材主要来自于老北京声音、自然生态等领域,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树美术馆设计将自然光,绿植和水体完美融合,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厅面积1970平方米,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优秀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关注中青年艺术、女性艺术及新水墨艺术的发展,推广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艺术作品及理念。 步入宋庄小堡艺术东区的吉兔坊,130平方米空间展陈着上千款兔儿爷和衍生形象,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胡鹏飞坚持以最原汁原味的手法传承非遗技艺,自2009年入驻宋庄以来,吉兔坊通过改进创新产品形象、表现形式、工艺、色彩,制作摆件、书签、非遗手工盲盒等特色文创产品,在传承传统技艺、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尚结合打造潮流IP,将兔儿爷从单一品种发展为上百个品种,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当前,宋庄正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艺术创意小镇,重点加大集体产业用地利用研究和招商对接力度,推进约9个项目,青年艺术家工坊、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宋庄汽车艺术创意港等项目拟选址小堡艺术区中区,规划建筑面积近46.5万平方米。还将对李可染画院、北京元亨利文化艺术大厦做改造提升,焕新镇域整体形象。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工程,副中心站枢纽正向着2024年底整体的结构基本完工目标全力推进。目前,工程展开整体的结构、二次结构砌装、机电设施安装和装修装饰等施工,同时抓紧推进京帆屋盖、市政配套等建设,截至目前工程整体的结构完成至90%、装饰装修完成10%。 京投枢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坚持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十余项 “第一”和“首次”:国内第一个融合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城市航站楼、码头、综合开发等功能;国内第一次基于“站城融合”体系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创新,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枢纽站台实现地下车站地面化;全国大型交通枢纽项目中率先在铁路场站上方做综合开发;在国内首次提出超大型复合地下空间洪涝兼顾防控体系;率先提出保障运营安全的大型综合枢纽突发大客流疏解应急预案;等等。 按计划,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于2024年12月底实现整体的结构基本完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车站开通等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