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苏州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走进位于吴江盛泽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浓厚的创新氛围扑面而来,各类阻燃纤维、无锑纤维的研发实验紧张开展,引领着“一根丝”的技术嬗变;来到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的太湖光子科技园,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用“一束光”点亮千亿级产业集群梦。从科研机构到产业园区,从各级政府到各家企业,无不“各显神通”,在新赛道上你追我赶。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说,苏州深刻领会习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落到实处,努力展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际成效。
苏州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达的制造业是苏州的显著优势,也是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规上工业公司1.35万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重要路径,加快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今年1月3日,苏州召开“新年第一会”——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全球具有领头羊的“智造之城”。
紧随其后,苏州各区市纷纷拿出一揽子政策举措,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比如,昆山启动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制造向研发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制造转型。
作为开放大市,苏州积极发挥对外开放优势,用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看家本领”,掀起新一轮“项目潮”,快人一步“拥抱”新质生产力。
3月4日,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旗下西门子艾闻达中国区总部签约落地苏州高新区,将运用领先技术,为公司可以提供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专业服务。
3月7日,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集团与昆山企业翔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翔峰高端增塑剂新材料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将年产7万吨各类新型环保增塑剂,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医疗、食品领域,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8亿元。
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实现率先突破,苏州上下信心十足。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
向“新”而行,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区同样步履铿锵。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方文浜说,保护区、姑苏区将围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建设一座活着的古城、幸福的古城、繁华的古城。
走进科创板上市“第一股”企业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数辆自动导向车在产线间灵活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出这座5G工厂,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引领,但创新引领的“牛鼻子”该怎么抓?苏州的对策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聚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
在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一支由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投融资机构组成的苏州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围绕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技术领域开展攻关。追觅科技执行总裁曹莉莉介绍,公司通过搭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大平台,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升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当前,苏州正依靠55家市级大企业研究院、120家市级创新联合体、超3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攻关600余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孕育出新的动能。
向创新要新质生产力,慢慢的变成了企业的自觉。为了让企业核心地位更加凸显,苏州还大力实施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产业技术攻坚突破等科学技术创新“八大工程”,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全要素协同创新,让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从而激发更强劲的创新活力。
1.3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2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241家……强大的创新企业矩阵,有力推动苏州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地融合。今年起,“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全方面实施,锁定“1030”产业体系,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壮大。
敢为人先的苏州人,早已敏锐感受到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率先寻找适合“本土体质”的产业赛道,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
苏州高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间内,工作人员操作一台半导体缺陷检测设备,检查晶圆上的脏污缺陷。公司副总经理邹伟金介绍,设备检测精度已低于80纳米,处于业界领先,成功为企业赢得了大笔订单。
类似这样在行业领先的光子企业,在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已集聚70多家,成为当地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支点。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苏州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卢潮说,当地围绕光子产业链各环节,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光子投资基金等支持政策,眼下正加大全球高端资源招引力度,力争到2030年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
在太仓,100多家航空航天产业相关企业集聚成势。在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展览室,各类新型钛铝合金叶片令人目不暇接。“新型钛合金发动机叶片是飞机发动机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相当于人体‘心脏的瓣膜’。”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叶青说,乘着太仓推出的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的东风,企业正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
在吴江,低空经济成为当地抢占未来发展空间的新赛道。在顺丰长三角创新中心总部,“空中快递员”——丰翼方舟40无人机,仅用7分钟便可完成直线公里的配送之旅。未来,吴江将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区,3年内基本完善低空基建网络,链上企业突破60家。
在常熟,声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苏州·中国声谷”声学联合检测中心全消声室内,墙壁和房顶铺满吸收声音的材料。“这里是全亚洲最安静的地方,音量只有-8.5分贝,可为汽车、建筑等领域相关公司可以提供新产品的检测服务。”声学联合检测中心负责人鲁强兵介绍,中心已为40多家公司可以提供检测服务,目前正在构筑综合性声学检验测试平台,服务声谷全产业链。
光子、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声学……眼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已在苏州破题,形成先发优势。苏州计划到2030年实现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到2035年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向“新”而行的苏州,正在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