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厚重底色,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也是第40个首都义务植树日。习历来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来到中央工作后,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连续1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围绕国土绿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是系统观念视域下国土绿化的重要方法,也是国土绿化实现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把科学绿化、高水平发展贯穿到国土绿化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当前,正值我国春季植树造林大面积展开,各地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时节,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组织并且开展植树节、植树周、植树月等宣传活动,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推动义务植树实现常态化、便捷化和基地化,因地制宜推进重要ECO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森林蓄积量由十年前的151.37亿立方米增至目前的194.93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同时,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2%,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从绿树掩映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到绿洲连片的库布齐沙漠,再到有着“祖国绿色宝库”美誉的大兴安岭,亮眼成绩单彰显“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的生动实践。 扩绿是国土绿化的根本基础。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解决的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今,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百万亩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取代了昔日号称“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为京津冀区域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祖国北疆,“三北”防护林工程正不断延伸和扩展,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要坚持科学扩绿,聚焦“量”的稳定,千方百计挖潜扩绿,根据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水文地理条件不同等特点,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实现适地适树、适时适法。要大力推广乡土树种草种,着力提高良种使用率,健全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衔接机制,积极开展全域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有效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 兴绿是国土绿化的增值路径。兴绿,就是要注重质量效益,解决的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当前,全国各地深入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利用现有的绿化条件,培育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富民路径。2023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5.31亿人次,实现以经济林为主的森林食物产量2.26亿吨,加快落实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全球行动计划等。要在兴绿上下功夫,充分的发挥森林“四库”作用,构筑国家森林“水库”,推动林水和谐共生,激活森林“钱库”功能,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挖掘森林“粮库”潜力,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提升森林“碳库”质量,巩固和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注重处理好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广森林高效经营模式,不断的提高森林经营能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护绿是国土绿化的重要保障。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解决的是森林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实现“管的全面系统”。林草资源保护工作量大、范围较广、人力资源有限。同时,随气温的逐步回升,当前已进入春季森林防火关键期。2023年,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林草资产金额的投入,安排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1028亿元,增发国债资金400亿元支持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聚焦“管”的要求,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提高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上的水准,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持续开展珍贵树种发展行动,促进原有绿化树种与城市基础设施和谐共存。多措并举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充分的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将森林保护情况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内容,以“林长制”促“林长治”,鼓励群众主动担当“民间林长”,有效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实现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方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绿化施工管理和新造林管护,加大退化林改造修复力度,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推进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构建综合监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 亿万人民植树造林,种下的是青青树苗,是未来的期望,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生动体现了习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锚定建设美丽中国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必将绘就。 (作者:罗贤宇,系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