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明胜(天津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支点。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人口规模结构的调整变化,城市发展也迈向内涵式存量优化的新发展阶段。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实现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和品质提升的关键举措,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在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要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科学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态、生活布局,以城市更新赋能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聚力开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进城市更新,人民是主体主力,提升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价值依归。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更新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如习强调,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就要求我们出台城市更新的各项规划、方案和实际举措等,要坚持充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特别是在诸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设便民服务站、解决停车难与提升绿化率等“两难”“多难”问题上,要有效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确保城市居民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在充分整合和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兼顾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以用心用情的“绣花功夫”把矛盾化解于无形。实践表明,坚持人民至上,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城市更新,能有效提升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体验度、满意度、幸福感,既能形成凝聚共识、有效参与、包容治理新格局,也能实现城市更新的多元互动、价值凝聚和高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推进城市更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提升城市品质内涵、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关键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说城市的“面子”强调的是城市的外在形象,那么城市的“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凸显城市的文化气质、公共服务供给和智慧化治理水平。城市更新既要有“硬装”提升改善城市形象,更要有“软装”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构建更加宜居舒适的城市生态圈。这要求我们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做好保护开发利用,对老旧厂房、历史街区、工业遗址等,做到修旧如旧、活化利用,传承城市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对老旧社区提升改造,在强化楼体改造、道路修缮、绿化提升的基础上,增加完善休闲运动场所、文化驿站和养老服务设施,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此外,还要强化“城市体检”,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绿色低碳改造投入,探索城市零碳社区建设。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进城市供水、排水、供暖、供气等地下管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市民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实践表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建”和“为人民”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有效激发城市更新的人民主体性,实现治理需求的有效供给,又能打开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更新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与提速提效。作为老旧存量空间,部分城市更新项目由于年代久远,建设背景和条件复杂,特别是相关项目手续不齐全、原始资料不完备、产权关系复杂,难以办理权属登记。有的项目可能还涉法涉诉、债权关系复杂,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加大了盘活利用和改造提升的难度。此外,有的项目还涉及清户、配套提升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项目的实施进度、总体规模、功能的改造提升。当前,大量老旧空间项目的改造提升如何规避多头管理、重复审批,形成统一、规范、标准的审批流程,切实有效提高审批效率,成为亟须破解的重点问题。

  城市更新项目的综合价值挖掘与收益平衡。随着我国城市更新从外延式发展迈向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以提升物质使用价值的传统城市更新,正转向以物质更新为手段,社会与文化更新提升为实质的有机城市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更新项目,不再拘泥于对建筑、环境等物质实体的单一化改造,更倾向于对多元、个性、差异的尊重与包容,让城市更新激发更加多维的社会价值、民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从实践来看,城市更新项目如何更好地聚焦民生和发展,兼顾城市更新的多重价值,强化对公共服务、整体配套、城市文化、城市产业的统筹联动,实现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等综合性城市更新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主体多、建设周期长、收益回报不确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如何实现存量资产的盘活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避免产生新的沉没资产和债务风险,这也是城市更新项目有效推进的难点所在。

  城市更新空间资源要素导入与同质化问题。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优化调整,是对各方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有效综合利用,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城市更新的目的所在。如何通过对多元空间的更新释放,加快导入适宜的高端要素和资源,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发挥空间的集聚效应和推动产业项目的迭代升级,这是保障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更新效率的关键。因此,如何通过“筑巢引凤”“腾笼换鸟”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避免同质化重复化建设导致的“三资”浪费,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这也是城市更新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更新是一项宏观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既有物理空间的优化重构,也有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的发展升级。从宏观层面城市发展长期目标的战略规划,到拆迁、安置、改造、重建等多个技术性难题的有效解决,再到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文化保护传承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和推进多重目标的落地实施,确保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彼此协调、相辅相成,以城市更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各方资源统筹“一盘棋”,做好空间资源的总量、存量、减量、增量、质量的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工作。通过聚焦宜居、韧性、智慧总体发展目标,有机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实现空间开发、资源盘活、价值挖掘、改造提升、服务配套、投融资运作、业态内容更新、品质迭代升级等方面的整体联动,并借力城市更新有机孵化和升级产业链,促进人才聚集、消费拉动、文化塑造、城市功能有机生长,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多层面的良性发展,真正以内涵式增长实现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重点不在建,关键是对存量的有效盘活。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聚合作用,针对存量土地、楼宇、闲置厂房、工业遗址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找准群众意愿诉求、市场参与动力、财政承受能力的平衡点,强化政群联动、政社企联心,有效运用社会资本和市场运作模式,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产权人、投资人、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能动性。可有效发挥党建业务融合纽带作用,对更新项目涉及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有效聚合和精准分类,推动多部门联动,明确更新任务目标和路径,以各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有效推进债权关系厘清、矛盾纠纷化解,实现审批效率提升和更新进度提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科学导入新产业和新业态。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产业更新。要坚持先易后难、分层分类、滚动发展的原则,将“更新盘活+培育引战”结合起来,把城市低效闲置资产资源资金有效激活,强化产业导入,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优质企业项目,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促进老字号、老品牌活化改造提升。针对国有企业老旧厂房厂区,要积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促进软、硬件全面升级,加快构建科创园区创新生态链、成果转化链,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引领,引导城市更新产业链条集聚发展,聚链成群、以链强业,全面提升产业聚集度、整体协同度,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推进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城市更新项目一般投资额度较大,只有有效解决投融资模式问题,才能确保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注重从原有的“善建”转向“善营”,突出运营管理,更好地将城市“资产”转变为“资本”。可有效运用市场化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政府授权+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手段形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资产资源。对于老旧厂房、工业遗址、老旧小区等改造提升项目,可基于融资模式、平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吸纳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有效参与,切实拓宽融资渠道。此外,还可通过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推介存量资产资源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和信贷优惠,把握好融资窗口,满足多元混合的融资需求,借助运营前置有效实现城市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建设周期:2024/11/23


所获荣誉

安博棋牌


项目概述
返回列表

申请合作